--------------------------------------------------------------------------------------------------------------------

 

 

免費的『壹電視網樂通機上盒』有更簡單快速的申請方式~數量有限~請速按以下秘訣申請  http://mypaper.pchome.com.tw/lee590818/post/1322577143

 

 

選擇較為省電的交換器
第22招 ASIC晶片控制能力的交換器
思科(Cisco)最新系列的交換器,其內部控制的平臺,就能夠自動偵測流量與需要運算量的大小,一排一排的選擇要開啟的ASIC晶片,根據思科內部的測試,這樣的做法能夠讓網路設備節省約33%的電力。

第23招 風扇自動變速的交換器
北電(Nortel)的新交換器,就具備這樣的能力。北電企業網路事業部產品技術資深經理楊光明表示,現在交換器能夠視網路設備散熱的需求,自動變化風扇的轉速。楊光明指出,統合這些技術,讓北電的交換器能省下將近一半的交換器用電量。

第24招 支援多電源矩陣的交換器
過去機櫃型交換器,多數配備有2個大型電源,一個做為備援之用。主打高階交換器市場的Foundry,將大型電源轉變為6個小型電源的串連矩陣,設備有能力自動依照交換器的用電需求,視情況以電源矩陣調整電力,6個小型電源形成的矩陣,還擁有自動負載平衡的能力,可以依照設備實際用電的多寡,自動調整電源的開啟或關閉,如此可以省下將近3成的用電。

第25招 PoE用電偵測能力
由交換器提供的PoE用電,過去無法和供電的終端設備溝通,例如IP電話最高用電量15.4瓦,交換器就會供電到最高等級,但事實上設備通常不會用到這麼高的電量。未來新型的交換器將開始支援這樣的功能,Juniper臺灣/香港區技術總監游源濱表示,明年Juniper的交換器就會支援以LLDP辨識設備用電狀況的能力,視設備狀況自動調整PoE供電量。
第26招 PoE排程和線路長度設定
邊界交換器(Edge Switch)連結設備的網路線長短,會影響到PoE供電的多寡,一般來說只要超過1~20公尺,就必須以最大電力供電。企業除了在規畫網路時避免,部分廠商的交換器也能自動偵測線路長短而改變供電量,D-Link的交換器就有這樣功能。此外,3Com和Avaya合作,有能力以交換器設定IP電話供電的時間,下班時就會自動斷電。一般來說,PoE供電可以分成4個等級,如果交換器能夠透過LLDP與終端設備溝通,就能自動切換到恰好符合設備用電的等級,但現有交換器多半還未擁有這樣的功能。

第27招 採用符合標準機櫃大小的網路設備

許多網路設備的設計,如機櫃型交換器,並不能符合正常機櫃的大小,布置到機房時,這就很有可能會破壞企業原本的冷、熱通道設計,減低散熱的能力。

此外,符合機櫃大小也代表著機房的空間能夠更妥善依照企業的需求部署,不會因為過寬的設備,而必須改變機房設計,和設備擺放的位置。
第28招 選擇功能合用的網路設備
硬體設備看起來越多功能越強,但是在省電節能的觀點來說,這一點卻不盡然成立。

調查機構IDC在去年提出的一份調查報告中就指出,超過6成的大型企業中,將近3成的設備功能,都遠超過現狀需求。在許多功能沒有被使用的狀況下,這些設備在啟動時,會無端浪費支援其他功能的用電,這也是網路設備在機房中單位面積用電量最高的原因之一。

第29招 分支機構使用多功能網路設備
雖然功能過多可能會帶來無端的用電浪費,但在分支機構,企業如果能夠透過多功能的網路設備,減少其他設備的數量,將能有效的減少用電。

舉例來說,現在很多應用程式加速設備,都能取代部分過去必須要使用伺服器的功能,例如列印伺服器、AD伺服器等;部分UTM也擁有網路路由的能力,可以取代路由器。這代表當企業在選擇時,可以考慮支援更多功能的設備,減少設備數量。

第30招 無線網路AP定時待機

現有的無線網路AP都無法透過待機的方式達到省電的效果,但是未來無線網路AP將可以在使用介面上加入時間排程的能力,例如下班時間AP就能自動關閉轉成待機的模式,減少用電量。
以現在每臺AP約9~12瓦的耗電量來看,如果透過時間排程,將有可能每臺只需要花費3~5瓦。

第31招 遠端控管機房
遠端控管機房設備,帶來的好處除了節省人員麻煩之外,也會有省電節能的效果。


首先,如果使用KVM等設備,可以減少周邊介面裝置的用電,因為通通可以透過單一滑鼠去解決。此外減少人員進出,也能讓機房的空調更有效果。一般企業透過KVM事實上也能達到部分效果。

第32招 單一網路設備處理多路由
臺灣思科(Cisco)技術事業群資深技術顧問錢小山表示,一般來說,網路設備的利用率幾乎不會超過20%,多數都在15%以下,而像防火牆、負載平衡等設備,利用率可能更低。

如果企業能夠透過虛擬路由表的方式,先確定不同應用所需的資料流路徑,進而搭配有能力做分割處理的設備,將能有效的提高網路設備的利用率,達到省電節能的效果。 設備數量減少了,自然使用的電量就低。

第33招 採用低電壓處理器的POS


在省電節能當紅的年代,什麼設備都開始有更省電的機種出現。POS現在也有更省電的機種,這些機種多數都採用低電壓的處理器,改變內部設計,達到更為省電的效果。

舉例來說,富士通(Fujitsu)於前年推出的Team POS 3000,由於採用Intel Celeron M處理器,和過去相較,有能力減少20%的用電量。

第34招 交換器虛擬化

IT設備省電的原則不外乎提高利用率,減少設備數量。其中虛擬化技術就是達到此一目的的重要方法,除了伺服器和儲存設備可以做虛擬化之外,自然網路設備也能透過此一技術達到提高利用率減少設備數量的效果。

網路設備的虛擬化,現在還多由特定廠商在設備內建此類技術,最主要的是思科,思科在今年推出的Nexus系列交換器,就是虛擬化技術的重要展現。臺灣思科技術事業群資深技術顧問錢小山表示,虛擬化分配交換器硬體資源的功能,思科稱之為VDC(Virtual Device Contexts),此項功能可分配諸如記憶體、ASIC晶片等硬體資源,去支援不同的虛擬交換器。

另外就是Juniper(瞻博),Juniper在今年推出的首款交換器EX系列,則和思科的思維不同,是希望能夠透過虛擬化串連多個低價交換器,取代核心交換器。Juniper稱為虛擬機櫃的技術,是讓分布在匯集層不同位置的交換器,能夠串連起來成為一臺虛擬的機箱型交換器,每臺交換器被視為虛擬機箱型交換器內不同的插板(Slot),使用者只要登入其中任一臺,就能管理虛擬的整臺機箱。這也意味著當多臺EX 4200虛擬成為一臺機箱型交換器之後,任一臺發生故障,就會有其他臺自動接手。

其他儲存設備的省電方式 第35招 採用重複資料刪除技術

提高儲存設備的利用率,有很多種技術可以達成,設備利用率提高,就能減少設備數量,達到省電節能的效果。就儲存設備來說,近期比較熱門的則是重複資料刪除技術。其原理是透過擁有重複資料刪除功能的軟體,分析比對企業內的資料,找出相同的排列方式,進而將重複的資料刪除,增加現有設備的儲存空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重複資料刪除技術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上,所能提供的資料刪減倍率也不一定。

但多數重複資料刪除技術都會影響系統效能,所以線上儲存環境較不適用,但對近線儲存、VTL、遠端備份儲存、郵件歸檔與固定內容儲存等應用,則非常適合。以應用在VTL上的狀況來說,過去企業使用者可能每隔幾天就需要執行一次的轉存磁帶作業,使用該技術之後,頻率可以拉長至1個月甚至是半年之久。

第36招 選擇較不耗電的虛擬磁帶櫃

虛擬磁帶櫃(VTL)過去最受人攻擊的就是其必須長期開機,無法像傳統磁帶櫃一般,使用時才耗電。但現在VTL也加入越來越多的省電技術。

舉例來說,MAID和重複資料刪除都是各家VTL廠商新產品中想要加入的技術,EMC的Disk Library 4000系列就已經加入了這兩項技術,除了提高VTL的設備利用率外,根據EMC的說法,MAID技術更可讓VTL減少19~47%的用電量。

對於已經使用VTL的企業來說,選擇更省電的產品,將能解決過去長期開機耗電的問題,如果設備還能加入重複資料刪除的技術,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總設備數量,讓虛擬磁帶櫃不再成為儲存設備耗電的元兇。

第37招 使用較少碟片的硬碟

隨著省電節能的風潮,現在硬碟廠商莫不將減少碟片數量、加大單碟片容量密度作為研發方向。企業如果能夠將這些硬碟使用在近線儲存設備上,將能有效發揮省電節能的效果。

日立和三星推出7,200轉的1TB硬碟,就改5碟片設計為3碟片。

第38招 採用儲存資源隨需分配技術
儲存資源隨需分配(Thin Provisioning)技術,也是一種方式。該技術可以用少數的儲存空間,虛擬成較大的空間,如1TB,讓企業可以再視情況擴充設備。

透過這樣的技術,企業就可以不用一次買足需要的儲存空間,這意味著設備的數量可以減少,直到真的有需求的時候,才進行添購,大幅提升設備的利用率,並且能有效減少設備總數量,進而達到省電節能的效果。

第39招 妥善規畫近線和離線儲存
這一點和企業對於資訊生命周期的規畫息息相關,如果企業能夠充分了解自己哪些資訊應用狀況,就能再進一步的妥善規畫近線和離線儲存設備。

舉例來說,近線儲存設備就可以採用低轉速的硬碟,也不會影響到效率。而離線儲存設備如果選擇更高容量的磁帶,有可能可以取代過去2~3臺的磁帶設備,例如以1臺LTO-4磁帶機取代3臺LTO-2磁帶機。整體來看,維護成本大幅降低。

第40招 資安設備虛擬化
在各種內網的設備中,利用率最低的往往是資安相關的設備,如防火牆、IDP,可能只有5~15%的利用率,這一點以省電節能的觀點來看,是十分沒有效率的。

如果要提升這些設備的利用率,企業可以選用可以虛擬切割的相關設備。舉例來說,Juniper的防火牆和IDP產品,就提供虛擬機器的功能,能讓大型企業的使用者,視需求將單臺設備最多虛擬成500臺獨立運作的虛擬機器,各自處理不同流量。

第41招 以軟體做到硬碟動態減速
許多中小型的NAS設備,現在在出廠時都提供有硬碟動態減速控管的軟體,有能力依照使用者制定的政策,在一定時間內讓NAS使用的硬碟進入休眠狀態,減少用電量。

例如Synology所推出的NAS伺服器,就內建這樣的功能,還有定時開、關機的設定能力,這些透過軟體控制的方式,雖然硬碟休眠的耗電量沒有MAID技術來得低,但仍不乏是一種省電節能選擇的方案。

第42招 釐清資訊生命周期,妥善分配儲存設備
省電節能如果想要從儲存設備上下手,就必須搞清楚資料分類。一般來說,企業資料有3成是常存取的,7成是較少存取的。而73GB、15,000轉的硬碟所需耗費的電量,是750GB、7,200轉硬碟的11倍。

因此,EMC資深產品行銷經理李百飛表示,就硬碟來說,越大容量、越低轉速的硬碟就越省電,但如果全用大容量和低轉速的硬碟,常用的資料,放在低轉速的硬碟,其速率將會大打折扣。

在這樣的狀況下,企業的在線儲存、近線儲存以及離線儲存硬體設備的分配,就必須妥善規畫。常用的資料,需要高效能的設備,就可以採用耗電量較高,但是效能較好的儲存設備和方式,如高轉速硬碟搭配NAS等,這一步雖然聽起來簡單,但這種資訊生命周期(Information Life Cycle,ILM)的概念,是儲存設備要達到做到更有效率,且兼顧省電節能時,所必備的基本。可以說如果企業沒有先搞清楚自己資料應用的狀況,之後想要怎麼在儲存設備上做到最有效率的省電節能,都是枉然。

ILM雖然依照不同企業的狀況,有不同的做法,但基本上來說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釐清資料現況,這一點,企業可以透過一些工具達成,例如EMC等廠商,就有專門分析資料應用狀況的軟體可以使用。李百飛表示,最重要的是企業要找出哪些資料是常用的、哪些資料是少用的,然後妥善的分配合適的儲存設備,也才能在不影響到效能的狀況下,達到省電節能的效果。

企業也可以自行透過使用資料的頻率來做簡單的分類,比如說每天都必須存取的資料、每個月才使用一次的資料、每年才會使用到的資料、存檔資料、無用的資料等,定出明確的時間周期,將這些資料分類,達到ILM所需的第一步。

而第二步就是選擇合用的硬體設備,將合適的資料存入相對應的設備中,這也是和省電節能最有關的步驟。舉例來說,明明是歸檔的資料,卻放在線上儲存設備,甚至很多資料已經超過了保存期限,還持續留在檔案系統中,隨著資料快速成長,這就形成了一種空間的浪費。空間滿了,卻沒有將這些資料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又添購新的設備,這不僅是企業設備成本上的浪費,對於省電節能來說,也是一種過度的消耗,越多的設備,代表的就是耗電越多,企業想省電的難度也就越高。

企業唯有從資訊生命周期這種觀念開始下手,先釐清自己現有資訊的儲存狀況,才有可能有效的利用可以選擇的設備,達到省電節能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儲存運作效率。

第43招 使用支援MAID的儲存設備
越來越多的儲存設備開始支援Massive Arrays of Idle Disk(MAID)技術,透過MAID能夠讓磁碟在有資料存取的需求時才運轉,進而省下2~3成的電力。

但正如先前所說,企業想要從儲存設備做到節能省電,所有的技術都必須奠基在對於自己資料分類的了解。MAID技術比較適合在近線儲存(Nearline Storage)的設備上使用,尤其適合用在備份和歸檔等應用,今年起,許多近線的儲存設備也都開始支援此一技術。

儲存設備內部硬碟數量眾多,透過MAID技術能有效減少硬碟運轉所消耗的用電。

從機房省電─空調冷卻是機房的耗電元兇
如果要節省機房的耗電量,首先要先了解機房用電量的分布。以1個大型資料中心為例,耗電量最高的地方就是伺服器,占整體機房用電量的46.2%,位居機房用電量第二高的項目,居然是空調冷卻,達30.8%,也就是說,如果解決伺服器與空調冷卻的耗電量,加起來就可解決77%的機房用電。

IBM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資訊系統架構規畫師鄧南品,以他27年協助企業建置或改善機房的經驗,如果要節省機房的用電量,就要從改善空調設計著手,但空調設計是基礎建置,如果一開始沒有規畫完善,等到機房建置完畢才想到要改善,就為時已晚,能改善的空間就是相當有限,所以不如一開始就將節能的概念融入機房設計。鄧南品認為,一個節能的機房,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冷熱通道,避免混風,才可提高機房空調冷卻的效率。文⊙林文彬

第44招 機櫃挪位,建立冷熱通道
如果你有2排的機櫃,由於機櫃的前方為進氣口,後方則為散熱孔,如果機櫃的正面都是朝向同一面,前方機櫃的熱量就會被後方的機櫃吸入,造成後方機櫃溫度過高,也因此,機櫃的擺放必須面對面、背對背,也就是說,兩個機櫃的正面能面對面,建立起冷通道,而兩個機櫃的背面也是背對背,建立起熱通道,這樣一來,就可強化空調冷卻的效率,避免冷空氣混和熱空氣造成混風現象。

第45招 隔離冷熱通道
建立冷熱通道後,由於每個機櫃距離空調系統不一,如果送風距離過長,也容易造成混風的狀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封閉所有的冷風通道,在冷風通道中,在所有機櫃上方用隔板封閉起來,冷風通道的兩側用門來封閉,完全阻隔冷通道與熱通道交流,避免發生混風現象。

第46招 避免在冷風通道兩側裝設冷氣
一般大型的機房都是下吹式機房,也就是冷空氣透過高架地板,由下往上將冷空氣送入機櫃中,為了強化熱通道回風的效率,如果在冷通道兩側裝置冷氣,則無法有效吸走熱氣,不如在熱通道的兩側裝設冷氣,將機櫃散發出來的熱量直接由熱通道送至空調系統中。

第47招 定時清潔高架地板底層
很多機房建置完畢,就很少會清理高架地板底層,如果高架地板存有任何灰塵或泥沙,都會透過蜂巢板,吹入IT設備中,容易造成IT設備故障,讓IT設備的風扇積灰塵,進而降低轉速,造成系統溫度過高,提高電力支出。

第48招 移除高架地板的線路阻礙
高架地板下如果有太多的網路線或電源線,就會阻礙氣流的流動,降低冷卻效能。所以,時常檢查高架地板的纜線,移除不用的纜線。

第49招 高架地板加高,避免造成風壓
高架地板的高度越低,氣流的壓力就會越大,形成風壓。機房的風壓大,會造成距離空調系統越遠的機櫃,冷風量越大,反之,距離空調系統越近的,風量就會過小,因而容易造成過熱,導致電力的浪費。

第50招 蜂巢板的位置要越接近機櫃越好
高架地板蜂巢板的設置位置,要盡可能的接近機櫃的進氣口。就是盡量讓冷空氣能進入冷通道中,並產生足夠的風壓,才可有效率的降溫。

第51招 採用變頻式冰水主機
相較於傳統空調,冷氣壓縮機運轉後,每分鐘的轉速是固定的,但變頻式冰水主機透過轉速的改變,當機房需要較多的冷空氣則強化轉速,當機房有足夠的冷氣需求,則可降低轉速,達到省電的目的。

第52招 平行式散熱架構
傳統的下吹式空調透過高架地板將冷空氣送入機櫃,但隨著伺服器所散發出來的熱量越來越高,傳統的下吹式空調已經無法應付。APC推出的水平式冷卻系統,則是在數臺機櫃間,裝置1臺In-Row冷卻機櫃,冷空氣並不是從高架地板送出,而是透過冷卻機櫃,將冷空氣平行送至各機櫃,由於冷空氣氣流路徑較小,也提升空調效率,降低用電量。

第53招 定時檢查空調系統的負荷量
必須要定時檢查機房整體的冷卻效率,確保機房內所有的IT設備用電量並沒有超過空調系統的負荷度,因為IT設備每花費1瓦的電力就需要1瓦的散熱效能,如果空調冷卻無法負荷,就會造成系統過熱,輕者增加耗電量,重則導致系統不穩定。

第54招 採用自然進氣法
如果能採用自然的冷空氣,就能不必花錢又可達到冷卻。不過,要採用機房外部的空氣,攝氏溫度必須低於10度,以臺灣的氣候條件,只有冬季寒流來,才可能達到低溫的條件。

第55招 加裝氣流輔助設備
如果有建置高密度機櫃的機房,高密度機櫃容易產生熱點,可以在機櫃後方加裝氣流輔助設備,這樣一來,熱空氣就不是透過熱通道將熱帶走,而是透過氣流輔助設備,將機櫃的熱量集中直接往天花板排送,加速機櫃的的散熱速度。

第56招 挖開天花板,當作熱通道
要完全隔開冷熱通道,除了封閉冷通道外,也可以透過天花板的空間當作是熱通道。比方來說,透過氣流輔助設備,在機櫃的上方各挖開足夠排放熱空氣的空間,將所有機櫃所產出的熱量,都透過天花板來集中,再流回空調系統來冷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智邦電腦醫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