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近日爭議不斷的壹電視機上盒再度爆出驚天黑幕~~~

原文請參考:

http://www.karayou.com/viewthread.php?tid=497671&extra=page%3D1

 "越搞越大的壹電視 " .......有人知道為何黎智英要越搞越大嗎??...其實這是他不得已的作法~!

這幾天,網路上針對公司機上盒的議論鋪天蓋地,有好有壞的說法,其實外界都不清楚。
我來透露些內幕消息,聽頭家講,黎老闆為何急於在臺灣推廣網樂通:

其一,去年底,公司準備在臺灣開通五個頻道,結果NCC只批准公司開通體育及電影台,
而新聞台、綜合台和娛樂台4次被否決,黎老闆損失慘重。

因此黎老闆決定推出機上盒計畫,就是要利用臺灣當前的灰色地帶設立一個與馬政府、中華電信對抗
的媒體,同時借助民進黨的力量,助大壹電視在臺灣的影響力。其二,實際上,在臺灣推廣網樂通,
只是一個短期目標,是要以臺灣為機上盒業務試驗地,長期目標還是要以臺灣為跳板,在大陸發展機
上盒業務。要知道,大陸機上盒潛在用戶是台灣用戶的千百倍之多。總之,臺灣只是一個試驗地。其
三,壹電視的伺服器不在臺灣,網路是通過香港電訊盈科和印度服務商進行傳輸的,公司只是借中華
電訊的線路,暗中通過公司的伺服器將訊號連接到全世界,只要這個機上盒投放以後,中華電信就沒
半絲能力停止壹傳媒的信號傳輸了,馬政府總不可能到每個民眾家裏將機上盒收走吧。今後壹電視的
發展可以撇開中華電信。其四,28日,公司的機上盒已經拿到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合格證明。之前,
公司雖然已經發出很多機上盒,但是按頭家的說法,公司是在擦邊球,

我們老闆曾經說過,我們並不一定需要合格的播出途徑,只需要一個不非法的途徑就可以,所以我們
才敢在28日前大量派送。也就是說我們內部都知道這幾天我們可以拿到合格證明。其五,據我所知,
黎老闆大力推廣機上盒業務,投資近30億了。

公司高層對黎老闆都有質疑聲,認為投資過高,風險太大,萬一有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公司就會破產。黎老闆的計劃是在2013年前後在台灣投入總共500萬臺機上盒,2-3年內收回30億。所以黎老闆明知機上盒有品質問題,只能倉促上馬,儘早把機上盒推向市場,儘早贏利。

黎智英花20億買9戶豪宅 低調要蘋果別寫(2010/12/06 10:06)

 
  • 黎智英年底要豪賭一把,送出500萬台《壹電視》機上盒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面對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排的豪宅「頂高麗景」在10月完銷,市場傳聞有客戶一次斥資20億元買下9戶,代銷公

司海悅廣告透露買主是壹傳媒集團老闆黎智英,面對自己旗下記者的詢問,黎老闆低調回應,「不要寫。」

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定後,黎智英曾說,「我賭台灣大好!」事實上,黎智英投資台灣不動產已

近10年。根據蘋果日報報導,他在 2001年創辦台灣《壹週刊》,即買下台北市內湖區「萊特科技中心」當集

團總部,之後在內湖的舊宗段、安康段購買廠辦土地,加起來已在內湖區擁地超過 8000坪,市價約64億元。

黎智英自己住在陽明山的別墅,去年即想在市區置產,看過敦化南路二段的「敦南苑」,但沒買下;現買下的

「頂高麗景」,每坪開價在150到190萬之間,成交價據稱不到150萬,對照同為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排的

「勤美璞真」開價近200萬,肥佬黎的20億花得很合算,蘋果日報以「ECFA簽定後首見最大港資入市」來形

容集團老闆的這筆投資。

62歲的黎智英在12歲時帶著一元港幣,從家鄉廣東經澳門偷渡到香港當童工,沒受過正規教育但相當用功,

能說流利的英語,投資股票獲利自創佐丹奴時裝,1990年賣出佐丹奴股權,創辦《壹週刊》,1995年辦

《蘋果日報》,2001年來台創辦台灣《壹週刊》,2003年辦台灣《蘋果日報》。

 

財訊/黎智英C計畫 能殺出無頻道困局?(2010/10/02 11:22)

  • 圖/財訊提供

文/陳雅潔、蔡靚萱

主管機關NCC四度拒發執照,導致月燒上億元的壹電視遲遲無法開播,市場傳出黎智英將以免費發送機上盒

的方式突圍,肥佬黎的盤算到底是什麼?這究竟是奇招還是險招?

壹電視、《蘋果日報》的母公司香港壹傳媒,今年八月二十六日在香港交易所發出一份公告,宣布與聯貸銀行

團簽下高達約新台幣二十六億元聯貸的合約。這是壹傳媒近十年來最大的融資舉動,背後的原因,除了壹電視

燒錢燒太凶了,市場盛傳,還有個神祕的網路電視C計畫正在鴨子划水中。

根據壹傳媒今年六月公布的全年財報(二○○九年四月至一○年三月),全年只賺了三‧一八億港元,就是因為

受到電視及網際網路業務虧損一‧六八億港元拖累。

壹電視燒錢燒得厲害,早在業界預料之內,稍早香港中銀國際發表的投資分析報告就預估,今年壹電視開播後

,虧損將擴增為二‧五億港元。內部人士指出,壹電視在建置初期砸下的龐大投資,包括最先進的數位化製播

環境、十三部SNG轉播車,以及從各大電視台高薪挖角而來的主播、記者、工程人員,受制於至今無法正式

開播,「每天開門至少就要燒掉四百萬元台幣」,卻帶不進任何收入,等於一個月燒掉上億元。

NCC遲遲不發照是主因 --- 讓壹電視每天燒掉四百萬!

這樣辛苦的局面,其實遠在精明的肥佬黎預料之外。《蘋果日報》、《壹週刊》在台灣的成功,讓黎智英對在

台灣經營電視事業胸有成竹,然而,他曾想買中天、中視、中時三中,不料遭旺旺集團殺出程咬金;另洽談併

購年代、八大電視台被對方開出天價後,價格還因競爭對手眾多而愈墊愈高。當他認清購買有線電視頻道大不

易之後,便將頻道改往中華電信MOD平台上架,這個計畫也被外界戲稱為A計畫。

沒想到,A計畫卻遇上主管機關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拒發執照。壹電視旗下五個頻道闖關,只有電

影台、體育台獲得通過,新聞台、綜合台、娛樂台四度遭擋駕,無法在MOD播出。

為了突圍,壹電視於今年七月底啟動B計畫,看準網路電視內容不需審查,以網站形式開播,繞過NCC審查

大門,沒想到開播第一天就因瀏覽人數破萬、頻寬不敷使用而「爆掉」,導致連不上線的網友罵聲連連。然而

,能每日供萬人上線的網站頻寬租用費,一個月就要上千萬元,考量頻寬成本,壹電視只好先放棄高畫質放送

的理想,降低畫質以縮減所占頻寬,稍稍紓解網友連不上網站的問題。

但即使如此,壹電視仍深為網路播送的頻寬問題所擾,放眼現行技術,要解決頻寬限制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比

照大陸播放盜版影片的PPS等地下網路電視台,採用點對點串流技術。傳說中的C計畫,就是以能收看點對

點串流訊號的電視機上盒的突圍。

據傳,黎智英打算依循當年台灣《蘋果日報》通路遭封殺便自行建立派報系統的邏輯,以免費發送機上盒的方

式自力建起收視網,只要觀眾家裡已有網路,把電視接上機上盒就能收看。業界更謠傳,黎智英計畫砸下十億

元,從深圳進口兩大貨櫃的機上盒,數量約一百萬個,將尋適當時機分送用戶,將其收編為壹電視收視群。

此舉不只將使壹電視成為亞洲第一個採用點對點串流技術的電視台,由於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不過四五○萬戶,

一百萬戶就能與前兩大有線電視系統台平起平坐,壹電視未來甚至有機會變身節目平台,讓其他節目供應商上

架。消息一出震撼業界,市場議論紛紛,認為黎智英不理NCC、改走網路電視的策略,不失為一步好棋。

不過,十億元並非小數目,壹電視於九月初悄悄進行測試,在機上盒出籠前先推出軟體版供網友免費下載,採

用點對點串流技術的播放軟體,雖然不能直接串聯電視與網路訊號,但安裝在電腦後,收看壹電視網路訊號可

更清晰、迅速。沒想到,這名為NxPlayer的軟體卻因使用起來問題太多,引發網友批評,匆促下架重寫程式。

而這也顯示壹電視想以新科技突圍,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十月先上MOD      再砸十億送機上盒?

收視族群難以拓展,就不要談能帶進廣告業務、轉虧為盈的可能。為了趕緊增加知名度、擴增收視群,壹電視

除了在中視、MTV等數位電視台購買時段播出其製作節目之外,電影台、體育台已與中華電信MOD談妥於

十月正式上架,成為MOD的數位收費頻道。

對於壹電視的C計畫,衛星公會理事長練台生也有耳聞,他認為,壹電視走網路收視路線,雖可避開NCC管

轄,但機上盒依然有頻寬疑慮,要吃下百萬收視戶的流量風險不小。其他業者更進一步分析,未來壹電視的機

上盒計畫若成功,真有上百萬戶藉此收看電視,屆時可能塞爆民間Hinet、SeedNet等網路服務提供商

(ISP)網路。過去國內外都曾發生ISP暗中阻撓點對點傳輸訊號的事件,負擔大增的ISP業者是否會

暗設關卡拖慢傳輸速度,甚或要求壹電視分攤頻寬費,都是潛在風險。(本文節錄自356期財訊雙週刊



  "越搞越大的壹電視 " .......

我是個非常被動的人,有些東西即使要免費送我,我也會左右思量個半天。就好像黎老闆說要大手筆送出

百萬個機上盒,讓我免費看壹電視,想到自己其實也不是個很愛看電視的人,也就覺得興趣缺缺。

 

但免費的東西人人愛,打從壹電視機上盒開始免費申請以後,陸續在臉書上看到誰誰誰的機上盒到了,有很

多強檔的電影免費看,裡面一些自製的節目據說品質也不錯。除了開通麻煩一點,畫質沒到HD、若網速慢

有時候會Lag以外,大體上網民的評價都不錯。

 

這下可把我搞得心癢癢的,在想要不要也去搞台免費的機上盒來。

 

收看電視的型態,從一開始的無線,後來的有線,再到利用網路傳送訊號,一路走來也差不多有70年了。

從有線電視要跨到網路,這一步談了很多年,但一直不算真正跨過門檻。有線電視數位化一直都在只聞樓梯響

的階段,有企圖心的大廠像是Apple TVGoogle TV,現在也只能說剛起步而已。壹電視這一步,卻是跨得

毅然決然,成敗未知,但勇氣十足。

 

網路電視之所以難以推動,一方面跟設備投資巨大有關,既有的電視業者不到生死存亡階段,不見得願意主動

花這筆大錢,甚至還有意無意箝制網路電視的發展;另一個,則是跟大家的使用習慣有關。有線電視這樣夯不

郎當也看了幾十年,忽然間要我們去買台機上盒,改看網路電視,改看高畫質電視,怎麼想都覺得挺麻煩的,

其實是很懶的動物。

 

光看MOD挾著中華電信龐大的資源,推了幾年到現在用戶數也還在百萬邊緣,你就知道習慣一旦養成了,要

改變真的需要一點時間。.....但是,以中華電信毒家龐大的財力和資源,這個成績是在是有夠白吃,行銷的腳

步實在是龜速的慢。一般企業的角度來看,負責MOD的部門早該辭職一百次。

 

但隨著網路基礎建設越來越健全,還有類似像PPS這種應用的出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已經慢慢習慣在網路上看

電視。壹電視先是在網路上試播了一段時間的免費節目,讓大家慢慢看出點意思,接著再直接祭出大絕招:

機上盒免費送,網民自然呼朋引伴,一起占黎老闆的便宜。

 

大家這才發現,什麼網路電視,電視數位化,最有效的萬靈丹還是免費,而且超特效,一針下去馬上就有反應。

本來只在網路上看,現在機上盒一送,壹電視的節目就這樣放送到你家電視機,當特洛伊木馬伴隨著免費策略

進佔了你家的電視機後,你還會裝其他的機上盒,或是買Google TVApple TV嗎?

 

網路電視的門檻,看來真被黎老闆敲出一個缺口,不能不服啊!

 

網路電視絕對是2011年值得關注的話題,不過在台灣,有了壹電視重兵搶灘,國外的業者會因缺乏本土節目

的製播能力而受限,而其他本土業者會因為沒有黎老闆的氣魄,拿不出相同的手筆,而眼睜睜看著壹電視攻城

掠地。

 

壹周刊來了,變成台灣雜誌No.1;蘋果日報來了,變成台灣報紙No.1;壹電視來了,不僅把黎老闆「搞大了」,看起來以後也會越搞越大。有時候想想,台灣那些所謂的媒體人,到底都在幹什麼吃的?

 

 

 

《本文同步刊登於PC Home 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智邦電腦醫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